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市场仍有较强吸引力 须着力推动外贸促稳提质

赵姗 中国经济时报 2023-11-07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赵姗



  10月31日,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八成以上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满意以上。其中超九成对“纳税”评价满意以上。近九成对“获取经营场所”“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解决商业纠纷”“办理结业手续”“市场准入”评价满意以上。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在国家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的框架下,各地区各部门需要围绕产业招商、产业投资、产业运营和产业服务的全过程,因地制宜,坚持问题导向和法治原则,在外资市场准入、金融、投资、法律、财税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分类分层精准推出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具体举措,努力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进一步稳定外商投资预期、提振投资信心。


“技术创新与研发”是中国市场最大的发展机遇



  今年以来,受全球地缘政治影响,全球贸易处于较为疲软状态,但国家通过及时采取稳经济和外贸预期的积极政策,外贸形势总体运行平稳,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特别是最近几个月企稳回升的信号明显,实现了稳中求进。


  《报告》显示,从发展机遇看,受访外资企业连续三个季度认为“技术创新与研发”是中国市场最大的发展机遇,约半数具有增资意愿的受访外资企业考虑在西部地区增资。目前,“技术创新与研发”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如何应对?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赵永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对技术创新与研发高度重视,从政策、资源、人才、财税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政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和重点领域的突破,但在基础科学投入、核心技术攻坚、考评激励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若干短板。


  核心技术突破是当前科技创新面临的最现实的难题。核心技术攻坚必须要有国际眼光、着眼技术的现实应用场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核心技术创新攻坚。


  考核激励方面,除了对科研工作者的物质激励外,还需要对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进行优化设计,激励科研机构应将科技创新“搬出”实验室,扎根在科技应用场景和需求之中,形成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和创新生态,并形成基于创新生态的创新收益分享机制和财税优惠政策,激励整合一切创新资源,鼓励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入股科研平台,形成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提高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彭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加强国际沟通和协作。三是相关体制还有待完善。


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报告》显示,从产业链布局看,七成受访外资企业在华产业链布局趋向“保持稳定”,这一比例较二季度环比提高4.57个百分点;从在华经营现状及预期看,八成受访外资企业预期本年度利润持平或有所提高,近九成预期未来五年利润持平或有所提高;从发展期盼看,受访外资企业普遍希望进一步“保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集聚效应”“增强助企纾困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赖先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外国投资者继续选择中国、投资中国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推进市场化营商环境建设。按照市场化改革的取向,持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和消除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存在的不合理的显性与“隐形”壁垒。比如,通过优化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为外商投资准入提供统一、规范的准入管理机制。


  第二,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要靠政府政策和措施,更要靠法律和法规。在立法方面,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法治建设的进程,把成熟的改革措施、政策措施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为国内外市场主体提供更可靠的法治化稳定预期。在执法方面,要强化外商投资领域司法执法力度,提高合同执行、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等领域的执法效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三,推进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在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背景下,加快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以对接CPTPP、DEPA等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国内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水平。坚持试点先行的改革方法论,在自贸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等试点地区,开展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改革措施的改革试点,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积小胜为大胜,为全国营商环境国际化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经验。积极参与和应对世界银行新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价(B-READY),完善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机制,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推进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要加强制度型开放;落实给予广大外国投资者以国民待遇;推动中国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优势,保障外国投资确实落地并高效生产。”彭波说。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解读丨10月份制造业PMI回落 扩内需仍是关键

●热点丨应对“双11” 快递企业“出招”保物流

●关注丨超大特大城市将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视点丨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 更多中长期资金有望入市

●强国论坛丨北京应有序活化文化遗产 增强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